還在瘋草飼牛?日本人瘋「米飼豬」!

 

 圖片來源:平田牧場(www.hiraboku.info

採訪.撰文=林玉婷、張越評


日本豐富的豬肉品種與高價肉品,一直是許多肉食饕客津津樂道的學問,從2018FOODEX JAPAN國際食品飲料展(簡稱東京食品展)中發現,日本國產豬肉的飼料選用,對口感與營養成分的影響也開始備受討論。


美國為玉米最大生產國 掌握大宗物資物價波動

放眼全世界,日本豬肉消費量占第 6 位,日本國內產量則約占全國消費量的一半,無論愛吃豬肉的程度,或是產業規模,日本都列在世界前端,估計養豬戶近6000戶的日本,每戶飼養數量雖然是美國的1.7倍,即便大規模化生產,成本卻比美國高2倍,主要原因,就是養豬所用的玉米飼料大部分都仰賴從美國進口。

加工後作為動物飼料及其它加工製品的玉米,產量約占全美產量的 99%,目前美國仍是世界玉米最大生產國,全年產量約占全球40%。根據美國農業部於2018年2月7日公布的2017年美國出口玉米量資料統計,墨西哥、日本和哥倫比亞,是美國玉米的前3大出口國,台灣則名列第6。玉米第二大生產國為中國,但產量僅約16%左右。因大宗物資穀物期貨的價格,將會受到供給和需求兩端的相互影響,因此美國玉米供應量,將會直接影響全球玉米供給價格的波動。

也就是說,若美國玉米因氣候因素欠收,美國作為世界玉米主要供給國,對於國際穀價的價格波動影響就非常地大。於此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需求端,家禽和家畜的飼料成本就相對提升。


拿過剩的日本稻米取代價格不穩定的玉米飼料 一次解決兩個問題!

日本長年受到玉米價格波動的影響,讓家畜飼養農戶叫苦連天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日本政府想到了國內生產過剩的稻米!

因為少子跟高齡化人口結構變化,日本人吃米的總量從每年8萬噸逐漸減少,1962年每人每年吃118.3公斤,到2015年每個人變54.6公斤,50年之間食用量剩下不到一半。日本養豚協會專務理事倉本壽夫指出,2012年以來,日本為了解決稻米生產過剩、玉米飼料價格波動等兩項問題,希望有效活用水田,也為了維持糧食自給率,日本政府開始推動將國產玉米飼料豬轉型稻米飼料。


日本吹「米飼豬」風潮!油酸豐富、肉質軟!

換了稻米飼料效果如何?原本只是想解決飼料價格問題,卻意外發現,以稻米為飼料的米飼豬,長成後不僅口味鮮甜,營養層面也有所不同!

根據日本雅客(アーク‧Arkfarm)株式會社實驗,4頭米飼豬和4頭玉米飼料豬進行化驗分析,發現米飼豬所含的油酸(單元不飽和脂肪酸),比起同公司的玉米飼料豬高出19%,由於高油酸含量還有助肉質柔軟、且能提昇肉味,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商品。


台灣也遇到飼料價格困境

台灣名列2017年美國出口玉米的第6大國,受到玉米價格波動的牽制也相當嚴重。

台灣農委會畜牧處長李春進曾表示,豬隻飼料貴的時候,用廚餘養豬的豬農大約會有10%,整體來說,以廚餘養豬成本雖然比買飼料便宜30~50%,但豬農還要花錢購買設備與耗費時間和人力烹煮廚餘。不過台中市廚餘養豬協會理事長朱家慶指出,單吃廚餘的豬長的肉不多,仍需一半飼料、一半廚餘的方式餵養豬隻。

可見至今台灣養豬戶仍走不出玉米飼料的價格困境。


糧食自給率同樣低落 日本藉農畜產業結合找到新出路

為了減少進口玉米飼料成本,過去日本豬農從食品工廠取得廚餘還有超商的過期便當再加工,約可供應7成飼料使用,但再加上設備投資和人事費用,最終也只能削減1成的飼料費,因此配合政府推動飼料轉型政策,2012年以來,日本豬農運用肥育後期開始餵食飼料米的方式,將糙米磨碎混入飼料中,同時解決稻米過剩,以及飼料成本問題。

1986年台灣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尚有48%,但每年持續下降,直至2005年僅剩30%,為歷年最低點,所幸這10年來已有緩慢上升的趨勢,2014年回到34%。

鄰國日本也面臨同樣的問題,近年糧食自給率皆介於35到40%之間。目前台、日政府皆致力於提升糧食自給率,將其列為農業政策的重大方向,並藉由推廣米食來提升糧食自給率,稻米豬讓日本飼料用稻的生產與畜產業緊密結合,對開創附加價值的產業模式深具啟發意義,值得我們參考。

 

資料來源:食力網站FoodNEXt http://www.foodnext.net/news/newsnation/paper/5234110801